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共0所分校

优路教育小程序

好课不断干货多,官方在线学习平台

看课、刷题、领资料

优路教育APP

专属移动课堂充电备考随时随地

听课做题 综合备考学习

消防设施操作员APP

掌上学习便捷备考

三维实操 交互动画
  • 优路教育APP 消防设施操作员APP 小优督学小程序 优路教育小程序 优路PC客户端 优路教育公众号 消防3D课堂APP/消防3D仿真学习平台
  • 优路教育公众号 学在优路服务号 优路二级建造师 优路一级建造师 优路消防工程师 药师考试通 优路教师 优路心理师培训 会计师考试通
  • 优路二级建造师 优路一级建造师 优路造价工程师 优路消防工程师 优路安工学术中心 药师考试通 会计师考试通 优路教师
  • 优路教育小程序 小优督学小程序 优路备考小程序 消防云实操小程序 优路医考小程序 优路考研小程序 一建刷题宝小程序 监理刷题宝小程序
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证笔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01
2022-02-19 10:08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时间是3月12日,已经报考的同学们可以提前备考了。优路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证笔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帮助大家早入门,早夯实基础。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

  考点一 婴幼儿的发展

  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身心发生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即婴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婴幼儿的能动性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方面: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婴幼儿可以产生不同 的影响;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婴幼儿认识外界是婴幼 儿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婴幼儿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婴幼儿心理 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客观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遗传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影响婴幼儿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婴幼儿的发 展是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之上的,是按照特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进行的。通俗地说,婴幼儿的发展有一张“时间 表”,他们的发展必然遵守这张时间表。对于婴幼儿来说,成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

  4.家庭环境

  家庭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5.教育

  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总之,婴幼儿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身心 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教育起主导作用,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身心发展的遗传潜能转化为 现实,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

  三、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阶段名称年龄阶段阶段细化

  婴儿期

  0~1岁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早期:1~6个月

  婴儿晚期:6~12个月

  幼儿前期1~3岁

  幼儿期

  3~6岁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岁

  考点二 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学说

  代表人物:格塞尔

  主要观点: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 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二、精神分析学说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

  1.人格理论

  本我

  (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一个部分,有很强的生物进化性,是幼儿基本需要的源泉。处在潜意识层面

  自我

  (现实原则)是人格的心理成分,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

  另一方面协调与超我的关系。处在意识层面

  超我

  (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中最高部分,体现在根据情景 对自我进行约束

  和决策选择。意识层面的道德成分

  2.性本能理论

  口腔期

  ( 0 ~ 1 岁)新生儿的吸吮(乳房和奶瓶)动作既使他获得了食物和营养,

  也使他产生快感

  肛门期

  ( 1 ~ 3 岁)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

  性器期

  ( 3 ~ 6 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

  性欲的表现主要在于“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或恋母情结)

  潜伏期

  (6~11岁)性本能消失,儿童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 或退化的现象。由于排除了性欲的冲动与幻想,儿童可将精力集中到游戏、学习、交往等

  社会允许的活动之中

  生殖期

  (12 岁以后)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

  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第一阶段:0~1.5岁

  该阶段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冲突。

  成功解决方法主要依赖于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要让 儿童在安全的,充满爱意的环境中寻求健康的发展。

  2.第二阶段:1.5~3岁

  该阶段是自主对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父母要鼓励儿童尝试着对环境进行探究,并为他们提供 独立自主的机会。过分的保护将导致他们今后在应对外界变 化时表现出怀疑与不确定。

  3.第三阶段:3~6岁

  该阶段要突破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父母与老师要鼓励儿童的进取感,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第四阶段:6~12 岁

  该阶段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解决这个阶段冲突要依于学校和教师.他们对儿童所付 出的努力作出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到冲突的解决,如果儿童的 努力经常遭到贬低,并且少得到表扬,其结果可能就是持续 的自卑感。

  5.第五阶段:12~18岁

  该阶段的任务要解决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

  此时的任务主要解决发展对同一性——自我(自身)的 强烈感觉,在各种各样潜在的自我中进行选择。同一感指个人的内部和外部整合的适应之感。同一性的混乱或角色混乱 是指内外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同一性的形成是个性的形成,即获得一致的、良好的、完整的个性。

  6.第六阶段:18~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完成与其他人之间发展亲近关系,获得需要做出长期承 诺的亲密性。与配偶、同事、伙伴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

  7.第七阶段:25~65岁

  该阶段为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在社会中承担责任 的成人角色,做出贡献,对社会有价值。

  8.第八阶段: 65岁以上

  该阶段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期的调整。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身心各方面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 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三、行为主义学说

  (一)早期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主要观点: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 是可观察到的行为。

  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主张教育万能 论。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 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二)新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斯金纳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

  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强化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得不到强化 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

  2.代表人物: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 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 中的作用,即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

  四、认知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 某些低级行为图式。通过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幼儿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验证了此观点,认为儿童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难以认识他人 的观点。

  (2)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认 为周围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3)缺乏守恒。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 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

  (4)思维的不可逆性。即儿童不会倒着去想问题。

  (5)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儿童能把握整体,也 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 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大多数给出错误的答案。

  3.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在本阶段内,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去自 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可以独立进行逻辑 计算,但还需要借助具体形象事物的帮助。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五、文化历史学说

  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有三个最基本的观点:

  1.文化的重要性

  2.语言的角色

  3.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 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 就是最近发展区。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点三 婴幼儿身心发展

  一、婴幼儿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

  婴儿早期

  (1~6月 )4~5个月:开始出现手眼协调动作

  5~6个月:开始认生

  婴儿晚期

  (6~12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幼儿前期

  (1 ~ 3岁)1.生理——动作的发展

  2.心理——高级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幼儿初期

  (3~4岁)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2.行为带有强烈的情绪性

  3.爱模仿

  4.思维仍具有直觉行动性

  幼儿中期

  (4~5岁)1.活泼好动、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晚期

  (5~6岁)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三、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

  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 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 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别差异。例如有人善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空间想象。

  四、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身体发育遵循的规律是:首尾律和近远律。

  3.身体发育是不均衡的

  (1)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2)幼儿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

  神经系统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所以,神经系统的 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

  因此,淋巴系 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一般系统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例如,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这些系统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就是这些系统发育趋势。

  在幼儿时期,生殖系统基本没有发育,因为身体其他系统的 发育尚未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没有意义。

  4.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五、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到局部(从整体到分化);

  2.从上部到下部(首尾规律);

  3.从中央到边缘(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大小规律);

  5.从无意性到有意性(无有规律)。

  考点四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一、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没有预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有预期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幼儿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易引起无意注意的诱因:

  (1)刺激较强烈,对比鲜明,新颖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恰当地利于这些因素有利于对幼儿的教育及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

  2.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如下: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三)幼儿注意的规律

  1.注意的选择性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2.注意的稳定性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岁幼儿 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能集中注意15~20分钟左右。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广度(范围)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四)幼儿注意的发展策略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

  2.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

  3.明确活动目的,帮助儿童发展有意注意

  4.注意个别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

  二、幼儿感知的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1.含义与分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根据刺激的产生来源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感

  觉

  发

  展

  视觉发展视敏度:年龄越小,视力越好(错误)

  颜色视觉:

  幼儿初期,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幼儿中期,认识基本色,区分一些近似色

  幼儿晚期,分辨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调配出需要的色彩

  听觉发展(1)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绝对感受 性和差别感受性

  (2)言语听觉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

  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幼儿听力

  触觉

  发展1岁前,口腔探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手的探索是继口腔探索之后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般规律:

  1.感觉适应:一个刺激,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

  2.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红色给人温暖)

  4.感觉的补偿: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

  (看不到的人听力超常)

  (二)知觉的发展

  1.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主

  要

  特

  征空间知觉形状知觉不同几何图形辨别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大小知觉儿童判断大小的能力还表现在判断的策略上

  方位知觉2~3岁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采用镜面示范

  距离知觉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天”和“小时”,然后是“周”“月”或“分钟”“秒”

  一

  般

  规

  律选择性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4.教师的言语和直观材料相结合

  理解性联系已有经验认识当前知觉对象(一叶知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整体性把各部分作为统一的整体

  恒常性颜色、亮度、形状、大小、声音、方向改变,知觉的映像保持不变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1.目的性加强;2.持续性延长;3.细致性增加;4.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三、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二)记忆的种类

  1.根据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2.根据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较多运用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四)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 识记材料。

  2.向幼儿提供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

  4.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策略。

  四、幼儿想象的发展

  1.含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两大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种类按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划分: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按有意想象的内容划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特征无意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以无意想象为主,表现为: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再造想象为主,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分为:

  1.经验性想象;2.情境性想象;3.愿望性想象;

  4.拟人化想象;5.夸张性想象

  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2.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策略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五、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内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趋势: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 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2.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仍具有一定得直觉行动

  性,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表面性、固定性、拟人性、经验性、片面性和近视性等特点。

  (三)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理解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2~3 岁):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表现为: 对大小、多少有笼统的感知;能唱数,但一般不超过 10;逐步学会手口协调地做小范围的点数(不超过 5),但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个别幼儿能伸出手指比画。

  第二阶段(3~5 岁):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表现为:点数后能说出物体总数,即有了数群的概念;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能按数取物;能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开始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第三阶段(5~7岁):数运算的初期阶段。表现为:对10 以内的数能保持守恒;计算能力发展较快,大多数人从表象运算向抽象数字运算过渡;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加深。

  (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 观行动性进行培养。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过渡。

  2.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 性进行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2)选择适应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六、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的含义与分类

  1.含义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分类

  外部言语表现出来的言语①对话言语;②独白言语;③初步书面言语

  过渡言语

  (自我中心语、

  出声的自

  言自语)介乎外部言语 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游戏言语: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

  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

  问题言语:活动中遇到困难 或问题时产生,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

  内部言语不出声的思考

  (二)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口语的发展

  (1)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①词汇量的增加;②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③词义逐渐丰 富和加深。

  (3)初步掌握语法

  ①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③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

  ②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③讲述的逻辑性提高;

  ④逐渐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 出声的自言自语

  (三)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问题:

  (1)音准差(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园一 日活动之中;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考点五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激动、强烈、不能自制)

  (2)情绪的不稳定性(对立情绪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3)情绪的外露性(情绪完全表露,丝毫不控制和掩饰)

  (4)情绪易受感染( 一哭,全班哭)

  二、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1.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哭:新生儿的哭主要是生理性,幼儿的哭主要表现为社 会性情绪。

  笑:自发性的笑、诱发性的笑(发射性的诱发笑;社会 性的诱发笑)

  恐惧:本能、经验相联系、怕生、预测性恐惧

  2.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 准而引起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告状”行为)

  理智感: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 好问。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 坏”行为。

  美感: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

  三、情绪与情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2.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

  3.情绪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4.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

  四、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趋势

  (1)社会化

  ①交往成分增加;②社会性动因增加;③表情社会化。

  (2)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五、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示范

  3.积极鼓励和引导(正面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幼儿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转移注意法、冷处理法、消 退法)

  考点六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个性

  (一)个性的结构

  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是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品质的独特结合。包含三个紧密相连的子系统:

  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 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个性的独特性 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成分。

  (二)个性的特性

  1.整体性;2.开放性;3.稳定性;4.独特性;5.积极性;6.发展性;7.社会性

  (三)幼儿个性的形成

  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体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幼儿个性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认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方面。幼儿 的自我评价发展趋势: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调节的发展

  2.幼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的概念与类型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神经系统气质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组合类型气质类型主要特征

  强不平衡 兴奋胆汁质易兴奋、难抑制

  平衡灵活活泼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

  热爱交际、能说会道、

  适应性强、具有明显

  的外倾性、粗枝大叶

  不灵活安静粘液质安静沉稳、反应迟缓、情感含蓄

  弱不平衡 抑郁抑郁质对事敏感、体验深刻、孤僻畏缩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教育措施:

  胆汁质类型的儿童:要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多血质类型的儿童:要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岁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粘液质类型的儿童:要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抑郁质类型的儿童:要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 疑虑、孤独。

  3.幼儿性格的发展

  (1)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①活泼好动;②喜欢交往;③好奇好问;④模仿性强;⑤好冲动。

  (2)影响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的作用;②家庭的影响;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④社会环境的影响;⑤幼儿个人的作用。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 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

  1.亲子关系的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

  2.依恋的形成阶段

  (1)无分化(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0-3个月)

  (2)低分化(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6个月)

  (3)依恋形成(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5 岁)

  (4)修正目标的合作(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 2.5 岁以后)

  3.婴幼儿依恋的类型——陌生情境实验

  (1)安全型依恋: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母亲回来时,主动寻求安慰。

  (2)回避型依恋:母亲是否在场对幼儿没有影响。母亲离开时,不表现出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

  (3)反抗型依恋: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 安慰。

  (三)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1.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会交往类型进行研究。主要有四种类型: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2.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4)父母的影响;(5)教师的影响。

  3.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指导策略

  (1)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2)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3)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4)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四)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1.生物因素对幼儿性别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2.父母的行为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五)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 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

  2.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家庭的影响;(2)同伴相互作用;(3)移情的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①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②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4)社会生活环境。

  (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攻击性行为的种类

  (1)工具性攻击:为获得某个物品做出的争夺动作。

  (2)敌意性攻击:以人为指向目的,如嘲笑、殴打。

  2.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养环境;(2)社会环境;(3)强化;(4)挫折(直接原因)。

  3.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策略

  (1)创设良好环境,控制环境和传媒的影响。

  (2)改善亲子关系,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3)提高儿童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技能。

  (4)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

  (5)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6)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考点七 幼儿个体差异

  一、幼儿个体差异类型

  个体智力差异类型包括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性、智力类型 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种。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最早提出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主要包括七种智力,后来又增加到八种,这八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2)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 制约。

  (3)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出社 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4)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 活动机会,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儿童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幼儿。重新定位教学观,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幼儿都来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注意鉴别并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领域,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幼儿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三、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一)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2.补偿模式;3.治疗模式;4.个别化教育方案;5.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学相适)

  (二)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1.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幼儿;

  2.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

  3.尊重幼儿的特点,适当引导发挥优势;

  4.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

  考点八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 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并根据观察结果 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2.谈话法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的看法和 态度。

  3.作品分析法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经验,对研究对象的作品(如 作业、 日记、绘画、试卷等)进行分析研究。

  4.实验法

  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利用设备、仪器,对研究对象进场观察。


编辑推荐: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攻略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流程

2022上笔试入门夯基礼包



相关资讯
在线客服

关注公众号

领取备考资料

关注公众号

优路教育小程序

看课 | 刷题 | 领资料

官方小程序
下载APP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