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复试经验】复试七大认知陷阱!

2023-11-27 17:00:18

1.误认为初试高分就能顺利录取
  高分只是入场券,同时,握有入场券还不止你一个。初试高分只能证明你在初试阶段的复习成果还不错,非要说胜利也只是胜利了一半,复试不合格照样一切归零,毕竟现在的复试有一票否决权。复试这一场新的考验某种程度上大家是站在同一起点。

 

2.误认为学校存在暗箱操作

研初试复试整个过程下来都是非常严谨、严肃的,复试全程录音录像,你的种种表现都被记录,提前联系导师时,导师的回答也都以委婉为主。如果对成绩有疑问都是可以要求院校复核的。

 

3.误认为导师提问都很刁钻
  提问的最终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以此判断该生是否适合做学术。导师提问一般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涉及你的专业的内容,二是有关当前时事的内容。前者需要考生好好准备专业科目,后者则需要关注课本外的时事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面对实在不了解的领域,则可以诚实表示自己确实不会,日后会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4.误以为招生目录上的名额是真的
  不要太相信那个数字,在扩招后那个数字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根据当年的报考人数学校也可能会适当调整,所以考前可以多搜集一些信息,看看目标院校前几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是否一致,不要被招生计划上的数字吓退。

 

5.误以为各院校听力口语考试都是一样的
  并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外语听力口语考试形式,但还是有比较多的模式。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是要对话的,有些学校的口语则只要自己演讲就可以了;又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听力是同时进行的,有些学校则是分开进行的,情形各不相同,要先了解清楚。

 

6.认为复试前与导师联系,会引起反感,对自己不利
  首先选择联系导师的肯定不止你一人,所以导师对于学生联系自己已经见怪不怪,对于正常现象导师通常不会反感,至少这表示你对于这件事的重视。之所以可能会引起反感,有一部分原因是联系导师的内容形式不合适,联系导师时没有讲到重点,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导师,这都是这是技巧问题,不是联系导师这件事本身有问题。

 

7.认为复试中只有笔试重要,只复习专业书

复试也是包括笔试、面试两项,而面试所要考查的内容远不止专业这一项,是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专业问题也会结合时事热点提问,所以千万不要只复习专业课参考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如需获取考研干货资料、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导、最新资讯提醒通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考研规划师,帮您一站式解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