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案例分析题及解析(三)
在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考试里,案例分析题是检验考生知识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题型。本篇解析(三)聚焦化工领域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中的安全要点与应对策略,助力考生把握考点,提升答题技巧,从容应对考试。

温馨提示: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初级安全工程师各省报名、考试、查分时间,建议大家可以点击文章上方的【立即预约】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免费预约省份报名、考试、查分时间的短信提醒。
背景材料
某市一化工厂E,占地面积为15公项,有员工 2000 人,每天工作 8 小时,其员工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5年8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 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升温时间持续 2h,15 日 20 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 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 日 5 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 6%(正常值应小于 0.1%),但未采取任何措施。在此作业期间,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在 15 日 21 时对工人到岗情况进行了简单巡视,随后就先行离开。
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该事故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 人受伤。在调查中发现,该化工厂在 2014 年曾发生一起反应釜内维修中事事故,造成 3 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3.1【简答题】计算 E 企业 2014 年度的千人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千人死亡率=3÷2000×103 =1.50
百万工时死亡率=3÷(2000×8×250)×106 =0.75
3.2【简答题】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答案:直接原因: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
间接原因:
(1)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 15 日 21 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
(2)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3)工人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4)作业现场缺乏安全检查与指导;
(5)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没有或不健全、不落实。
3.3【简答题】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辨识磺化车间存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答案:(1)触电—电气设备;(2)火灾——硝基苯;(3)灼烫——高温物质;(4)中毒与窒息——氯磺酸,硝基苯;(5)容器爆炸——反应釜;(6)物体打击--飞出物;(7)高处坠落--作业平台;(8)其他爆炸。
3.4【简答题】该化工厂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答案:(1)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3)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5【简答题】结合素材,分析磺化工艺的危险特点?
答案:(1)反应原料氯磺酸、硝基苯具有燃爆危险性;
(2)磺化剂具有氧化性、强腐蚀性;
(3)如果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搅拌不良、冷却效果不佳等,都有可能造成反应温度异常升高,使磺化反应变为燃烧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4)氧化硫易冷凝堵管,泄漏后易形成酸雾,危害较大。
初安知识点繁多,备考无从下手?别怕,优路安工刷题帮来帮您!优路教育汇总了考试核心知识点,通过智能刷题系统,让您在实战中巩固记忆,提升解题能力。扫描二维码,开启您的定制化备考之旅,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备考福利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案例分析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通过对本篇案例的深入解析,考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化工安全管理的要点和方法。在备考时,考生应多研究类似案例,积累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