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秋冬保暖养生:中医教你吃六种暖身食材
随着秋风的渐凉,我们迎来了深秋的寒意,这也意味着“冻手冻脚”的日子即将来临。在中医养生理念中,秋冬季节是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的关键时期。
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深知,在这个季节里,如何科学防寒、暖身保健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吃六暖”与“堵四处”的中医养生智慧,帮助大家抵御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与健康。
吃六种秋冬暖身食材
降温后,适当进补有助于身体抵御寒冷、预防疾病。今天为大家介绍六种秋冬暖身的好食材,老少咸宜,通过食疗进补,既简单又养生。
羊肉
在冬季,人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
羊肉具有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质,热量比其他畜肉高,天冷时常吃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羊肉尽量炖着吃,搭配山楂或绿豆可以去除膻味;搭配白萝卜、山药可补益脾肾、益胃平肝;搭配胡萝卜可补虚益气。
枸杞
一般来说,秋冬季暖身的原则应以益气助阳、滋阴补肾为主,枸杞就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
枸杞宜煮粥食用,还可以早晚嚼食,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较合适。
萝卜
秋冬季节为抵御寒冷,大家往往吃肉较多,吃肉则易生痰、易上火。搭配凉性的萝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是暖身食材的好搭档。
萝卜上半段靠近叶子的部分,甜多辣少,可以生食。根部中间部位,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等,用来煮、蒸或熬炖很适合;末端辛味浓,适合炒或油炸。
山楂
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开胃、消食、活血等功效。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帮助。
山楂生吃,有助于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减肥的人可多吃。用山楂做汤或茶,适合胃口不好的人群。
红薯
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红薯中丰富的钾元素,能帮助预防高血压和中风。
可以用红薯搭配大米熬制成粥,有助于健脾养胃。
栗子
栗子是益肾宜气的“补药”,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维生素,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脾胃虚寒者,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栗子炖鸡,适合脾虚怕冷的人,还有益气补肾的功效。
堵四处
人体有些部位是“寒气入口”,护好这些部位,暖身效果更佳。
入口一:脚底
秋冬季节,不论是在空内、室外,都尽量穿长袜,不要光脚在地板上走,选择有一定厚度、尽量包裹住脚踝的鞋,并垫上鞋垫。
入口二:肚脐
秋冬季节,尽量穿高腰内裤和长裤,外出可以穿个小马甲,注意防风、防凉。
入口三:嘴巴
贪吃生冷食物,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大冷库”,自然身体暖不起来。此时,要少吃寒凉、油腻、生冷的食物。
入口四:脖子
秋冬天可以穿个宽松的高领上衣,或者出门戴上围巾和帽子,护住脖子,人就不容易受寒。
综上所述,通过“吃六暖”与“堵四处”的中医养生方法,我们不仅能够在深秋时节有效抵御寒冷,还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中医药局)
优路教育传统师承/中医专长栏目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并实践中医养生的智慧。在这个秋冬季节,让我们一起关注身体的保暖与健康,用中医的方法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愿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拥有温暖如春的身体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