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教育,
点亮职业人生!
您当前选中区域: 共0所分校

优路教育小程序

好课不断干货多,官方在线学习平台

看课、刷题、领资料

优路教育APP

专属移动课堂充电备考随时随地

听课做题 综合备考学习

消防设施操作员APP

掌上学习便捷备考

三维实操 交互动画
  • 优路教育APP 消防设施操作员APP 小优督学小程序 优路教育小程序 优路PC客户端 优路教育公众号 消防3D课堂APP/消防3D仿真学习平台
  • 优路教育公众号 学在优路服务号 优路二级建造师 优路一级建造师 优路消防工程师 药师考试通 优路教师 优路心理师培训 会计师考试通
  • 优路二级建造师 优路一级建造师 优路造价工程师 优路消防工程师 优路安工学术中心 药师考试通 会计师考试通 优路教师
  • 优路教育小程序 小优督学小程序 优路备考小程序 消防云实操小程序 优路医考小程序 优路考研小程序 一建刷题宝小程序 监理刷题宝小程序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05
2022-02-19 16:19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时间是3月12日,已经报考的同学们可以提前备考了。优路教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帮助大家早入门,早夯实基础。

  第五部分 中学生发展心理

  考点一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言语、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等。

  考点二 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关键概念

  图式、同化(不改变原有认知)、顺应(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二)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到后期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万物有灵论”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思维单向性、不可逆性、刻板性;自我中心性;没有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标志是守恒观念形成;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

  命题运算阶段。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符号进行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即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走在最近发展区前面,并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要把握好“学习的最佳期限”,教学要建立在相关心理机能开始形成的基础上,但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考点三 学生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中学生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提高。初二是观察力转折期。

  二、注意的发展

  (一)无意注意规律应用

  语音语调变化、板书重点、彩色粉笔标注、表格突出等。

  (二)有意注意规律应用

  明确任务、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教学、多种教学手段。

  (三)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间接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重视集中注意力训练。

  三、记忆的发展

  (一)中学生记忆特点

  有意记忆、抽象记忆占主导;意义记忆是主要手段;容量广度增加。

  (二)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教授记忆策略;指导记忆活动(自信、自我检查、用脑卫生);合理组织复习。

  四、思维的发展

  (一)中学生思维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对问题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①创设情境,启发思维;②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性;③培养直觉思维;④训练发散思维;⑤发展逆向思维;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考点四 情绪情感

  一、分类

  (一)情绪

  心境:微弱的、平静和持久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爆发强烈、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

  道德感:用一定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用一定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功能

  适应、动机、组织、信号、健康、感染。

  二、理论

  (一)詹姆士-朗格机体知觉理论

  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机体知觉进一步导致情绪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

  刺激传向丘脑,从丘脑同时传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三)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情绪产生过程:刺激情境——大脑皮层评估-情绪。

  (四)沙赫特两因素理论

  情绪产生因素:高度生理唤醒和认知性唤醒,以及环境因素的整合。

  (五)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产生是由于对评价刺激与自身关系的认知和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六)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情绪是一种动机系统,情绪对个体适应和生存起核心作用。

  三、中学生情绪情感特点

  情绪丰富,表达及调节方式增多;理解力增强,延续性较强;情绪激烈,易产生反抗情绪;情绪变化两极性明显。

  四、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形成合理认知,做出适宜的情绪调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丰富体验;培养消除不良情绪、创造良好情绪的能力;正确调整情绪,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

  考点五 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一、压力的涵义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综合感受。

  二、压力的来源

  1.心理压力源-认知、情绪、人格;

  2.生理压力源-生理性、环境;

  3.社会压力源-社会、家庭、工作。

  三、自我防御机制

  (一)否认

  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因为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二)压抑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常将自己那些不能被意识接受的欲望和行动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三)文饰

  又被称为“合理化”,个人为避免因挫折产生焦虑或为维护自尊进行的自我安慰。

  (四)移置

  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

  (五)投射

  投射作用就是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加诸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以保护自己,并以此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六)退行

  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七)升华

  改换原为社会或自己的理智所不允许的冲动或欲望,用比较符合社会规范、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本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八)幽默

  对于困境以最幽默的方式处理。

  (九)认知改组(认知改变)

  主体对挫折情景的认识评价如何,直接影响挫折感的产生。

  考点六 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才能和天才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联系区别

  1.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1.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2.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

  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二、能力的结构

  (一)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

  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二)卡特尔智力形态理论

  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 动的能力;

  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0 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受教育文化影响较少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 到的并得到

  完善的能力;

  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

  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

  在个体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的关系

  与教育、文化有关。

  (三)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八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

  ①言语智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

  ②音乐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③逻辑-数学智力。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④视觉-空间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⑤运动智力。是所有体育运动员,世界奥运冠军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智力。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⑥自知-自省智力。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⑦人际智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⑧自然观察智力。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

  三、能力的差异

  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5岁保持高原水平,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

  (一)能力类型差异

  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例如,有的人擅长想象,有的人擅长记忆等。

  能力类型差异一般不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只影响人们学习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正态分布函数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成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早慧”或“早熟”、“大器晚成”。

  (四)特殊能力的差异

  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各种不同能力的综合,形成人与人之间特殊能力上的个别类型差异。

  (五)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六)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

  考点七 人格

  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3.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4.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5.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二、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一)气质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胆汁质直率热情、情绪易于冲动、精力旺盛、心境变换剧 烈、易躁易怒、

  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等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 性强, 明显外向性、

  粗枝大叶、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

  粘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应缓慢、 自制力强、话少、心细、 可塑性差、有些死板、

  表现出内倾性、沉默寡言、 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

  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际、易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 能力差,容易疲劳、

  明显的内倾性、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

  (二)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性格特征差异

  奥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卡特尔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苏联心理学家从四个方面分析: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为人处事。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设定目标,调节自我,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人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每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构成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性格类型差异

  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二)认知风格

  1.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

  2.冲动型一沉思型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沉思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沉思型学生阅读、记忆、推理、创造等能力表现较好。

  3.继时性和同时性

  继时性认知风格特点;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

  (三)自我调控

  人格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三、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各种需求。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2.自我

  是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有两个部分:理想我和良心。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4.人格发展阶段

  (1)口腔期(0—12至18个月)

  通过口腔活动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2)肛门期(12至18个月—3岁)

  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

  “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3)性器期(3岁—5岁)

  原始欲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获得满足。此时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官极大的兴趣,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

  (4)潜伏期(5岁—12岁)

  儿童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

  (5)生殖期(12岁—成年)

  此时个体生理发展趋于成熟,主要的满足将来源于两性关系的建立。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1.5岁~4岁):自主感对羞怯感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渴望尝试独立处理事情。

  3.学前期(4岁~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7岁~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岁~18岁):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6.成年早期(18岁~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岁~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能力,而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对绝望期

  老年人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编辑推荐: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攻略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流程

2022上笔试入门夯基礼包



相关资讯
在线客服

关注公众号

领取备考资料

关注公众号

优路教育小程序

看课 | 刷题 | 领资料

官方小程序
下载APP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