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2021年《会计》计算真题解读
【2021年《会计》计算真题解读】
1.(本小题9分)2×19年至2×20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19年7月1日,甲公司以每份面值100元的价格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10万份,募集资金1 00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该债券存续期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利息按年支付,到期一次还本。该批债券自2×20年7月1日起即可按照10元/股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在转换日之前,如果甲公司发生配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资本结构变化的事项,转股价格将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不被稀释。
发行债券时,市场上不含转股权但其他条件与之类似的债券利率为6%。
(2)2×20年7月1日,上述债券全部按原定价格10元/股将本金转换为普通股,共计100万股。2×20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1 000万股,除上述转股事项外,2×20年内未发生其他股本变化,也不存在其他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3)2×20年,甲公司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00万元,该净利润包含2×20年1至6月计提的与上述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的利息费用。
其他资料:
(1)(P/F,5%,3)=0.8638;(P/A,5%,3)=2.7232;(P/F,6%,3)= 0.8396;(P/A,6%,3)=2.6730。
(2)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采用负债的初始入账价值乘以年实际利率,按月平均计提,且利息费用于2×19年和2×20年均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3)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4)本题不考虑除企业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判断甲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类,并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负债的初始入账金额,编制甲公司2×19年7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2×19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20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
(4)判断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2×20年度每股收益是否具有稀释作用,并说明理由,如有,计算甲公司2×20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
【答案与采分点】
(1)甲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复合金融工具。(1分)
理由:甲公司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前不可避免支付利息,故应将该部分划分为金融负债,发行收取价款大于负债成分公允价值部分无需偿还,故应将该部分划分为权益成分,所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既包含负债成分又包含权益成分,属于复合金融工具。(1分)
(2)负债的初始入账价值=1 000×(P/F,6%,3)+1 000×5%×(P/A,6%,3)=1 000×0.8396+ 1 000×5%×2.6730=973.25(万元)(1分)
说明:须列明必要的计算步骤,且计算结果正确,方可得相应分值。
2×19年7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6.75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 000
其他权益工具 26.75
(1分)
2×19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973.25×6%×6/12)29.2
贷:应付利息 25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2
(1分)
(3)2×20年基本每股收益=300/(1 000+100×6/12)=0.29(元/股)(1分)
(4)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2×20年度每股收益不具有稀释性。(1分)
理由:假设转换为普通股增加的净利润=973.25×6%×6/12×(1-25%)=21.9(万元),假设转换为普通股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 000/10×6/12=50(万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1.9/50=0.44(元/股),(1分)增量股每股收益大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不具有稀释性。(1分)
增量股每股收益大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1月~6月不具有稀释性。
因此,在备战2024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的征途中,深入解读2021年的计算真题,无疑是我们提升会计技能、把握考试脉搏的关键一步。通过细致分析真题中的每一个计算步骤、每一个会计处理方法,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会计原理的实质,掌握会计处理的精髓。同时,这些真题还能够帮助我们熟悉考试的题型与难度,为我们在实际考试中迅速定位问题、准确作答提供有力的支持。
当然,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真题解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结合教材、辅导资料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与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2024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以扎实的会计基础、敏锐的解题思维、熟练的操作技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加油,未来的注册会计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