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医师科普|如何识别与处理表皮囊肿?全面解析与防治建议

2024-12-09 11:36

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深知每位学员对于皮肤健康的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经意间会在皮肤上发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硬结或囊肿,这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与焦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表皮囊肿,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了解它的成因、表现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

执业医师科普

很多人没事喜欢在皮肤上抠抠抓抓,这边挤点黑头出来,那边安抚痘痘情绪,有一种莫名的爽感,但有时候会突然摸到一坨硬硬的疙瘩,不大不小,不痒不痛,只是倔强地往那一肿,很久都消不下去,这到底是个啥?

 

皮肤上长小肿块是咋回事?

这种硬硬的小包包,就是表皮囊肿,也叫粉瘤,有时候也会被称为皮脂腺囊肿。

一旦因为某些意外原因导致毛囊开口堵塞,更新的皮肤角质无法排出,慢慢淤积在皮肤里,就会形成这种一坨一坨的肿块。

打开里面看起来就像皮脂腺分泌的脂质,其实是软化的角质。

**表皮囊肿倒也不严重,就是有点儿烦。**多数情况下它就只是一个小包包,也没啥其他感觉。

除了有点儿不美观、像是长了个“瘤子”,表皮囊肿几乎能做到跟你和平共处,你看它不爽却又干不掉它,跟你纠缠几周甚至几个月。

至于担心它变成恶性肿瘤,那完全是多虑了,这种情况还是非常罕见的。虽然它长得有点“凶神恶煞”,但本身还是良性居多。

只要没感觉、不突然变化,就不用在意。

表皮囊肿较大的风险就是可能反复感染,如果反复红肿热痛就需要用到医学手段将它解决,常用的有手术切除、囊肿开窗等等,根据不同皮损形态、大小、深度医生会为患者选择。

那这种神出鬼没的囊肿,究竟是咋来的呢?

讲真,具体原因至今还不太清楚,有人说是受了外伤表皮植入真皮有关,有人说和遗传的皮肤发育形态有关,但那些注重保养、皮肤状态好的人当中,也有很多长过表皮囊肿。

能咋办嘛,防不太好防,如果遇到了,只能想办法尽量妥善地处理它。

 

长了表皮囊肿,可以挤掉吗?

挤不得,多数挤过的人都后悔了。

自己挤了半天,痛得龇牙咧嘴,还不一定把它挤得掉。

更痛苦的是,挤破了很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1.容易发生感染,导致患处脓肿、破溃,反复破裂、感染可能留下瘢痕;

2.容易复发,表皮囊肿挤破之后只会挤出里面的内容物,但本身产生角质的那层囊壁还在,不断分泌新的废弃角质,问题还在,治标不治本。

虽然表皮囊肿本身危害性不大,但处理起来却有点麻烦,一般不建议自己瞎搞。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1.如果表皮囊肿比较小:**无变化、无痛感,可以随访观察;

**2.如果表皮囊肿较大或有感染:**及时就医,通过手术将囊肿整个切除或是囊肿开窗术等。

总结起来就是,要么不管它,要么别自己管它,找医生来处理。

提醒大家,不止表皮囊肿不建议挤,其他皮肤上长得小东西尽量也别去挤,比如脂囊瘤、软纤维瘤等等。

一挤一个不吱声,可能本身问题不大,一挤还给挤出麻烦了。

 

胳肢窝长的肿块,一定要区分清楚

胳肢窝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是淋巴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长了肿块,既可能是表皮囊肿,也可能淋巴结肿大,或者我们常说的皮赘(软纤维瘤)。

相较而言,淋巴结肿大的手感更软更柔韧一些,形状通常为椭圆形;

**表皮囊肿表面经常有一个开口,**但淋巴结肿大没有;

**表皮囊肿很难推动,**淋巴结肿大可以推动。

自己没经验拿不准,不如找医生看看,别自己吓自己。

听到淋巴结肿大,很多人都害怕得很,总觉得是肿瘤来敲门。

事实上,**只要是免疫系统近期干过活,都可能让淋巴结肿大,**比如上肢近期有过感染、炎症、打疫苗等等行为。

多数情况下淋巴结肿大都是暂时的,但如果它有数周不消退、变大、形状变不规则、破溃等情况,就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总之,表皮囊肿这类问题一般都没什么事,要是哪天出现症状恶化的情况,或让你感觉不舒服了,才真正需要担心。

我们不需要杞人忧天,只需要稍微留点心,保持关注就好了。

 

(文章来源于科普中国)

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详细了解了表皮囊肿的成因、表现及正确的处理方式。表皮囊肿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与焦虑。在优路教育执业医师培训栏目,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大家提供科学、准确、实用的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相关资讯